故障 |
故障原因 |
排除方法 |
真空度下降 |
1.系統漏氣 |
1.重新安裝管道真空系(xi)統 |
2.補焊焊縫漏氣處 |
2.泵聯處漏氣 |
1.更換O型密封(feng)圈及墊襯(O型圈規格:190*5.7,墊襯 δ=2mm) |
2.重新裝配壓緊 |
3.機械密封處漏氣 |
1.修理或更換(huan)機械密封(機械密封型號:1527-Φ28) |
2.調整彈簧壓力 |
4.葉(xie)輪兩端磨損側面(mian)間隙增大 |
1.重(zhong)新調整側面間隙 |
2.更換或修復(fu)(fu)葉輪等磨損件(jian),恢復(fu)(fu)原有側(ce)隙(內側(ce)0.07-0.10mm,外側(ce)0.12-0.16mm。) |
5.水(shui)溫太(tai)高,水(shui)量不足 |
1.降低時進水溫度 |
2.消除泵內零件摩擦發熱現象 |
3.調整進水量 |
抽氣量不足 |
與真(zhen)空下降五(wu)項(xiang)原(yuan)因相同 |
與真(zhen)空度下降(jiang)十(shi)一項(xiang)排(pai)除方法相(xiang)同。 |
電動機電流突然升高 |
1.葉輪與電動機(ji)轉子發生軸(zhou)向竄動使葉輪端面(mian)發生摩(mo)擦 |
重新調整(zheng)電動機軸(zhou)(zhou)承外圈(quan)側端(duan)的波形(xing)彈簧(huang)墊圈(quan)的軸(zhou)(zhou)向(xiang)力,消(xiao)除軸(zhou)(zhou)向(xiang)竄動現象。 |
2.運轉(zhuan)中泵腔內有異(yi)物進入,使轉(zhuan)子與其它零件發生(sheng)摩擦(ca)或卡住 |
1.防止異物進入 |
2.拆(chai)泵清除異物,修復摩(mo)擦磨損面。 |
3.排氣管有異(yi)物進入(ru)使排氣受阻。 |
清除(chu)異(yi)物,使排(pai)氣暢通。 |
運轉中電動機負荷偏高 |
1.進水量過多 |
調節進水量 |
2.排氣閥片失效 |
修復或更換排氣閥片 |
3.電動機兩軸(zhou)承軸(zhou)向力較大 |
拆開電動(dong)機兩蓋(gai),重新調(diao)整兩軸(zhou)承(cheng)端彈簧墊圈壓力。 |
啟動困難 |
1.長期(qi)停機后,泵內生銹 |
拆下電(dian)動(dong)機(ji)風扇罩(zhao)殼,用手(shou)轉動(dong)電(dian)動(dong)機(ji)風扇,使之(zhi)能靈活轉動(dong)后再啟(qi)動(dong)。 |
2.排氣管嚴重受阻 |
清除(chu)異物,暢通排氣。 |
不正常聲響 |
1.進(jin)水量過多或過少(shao) |
調節進水量。 |
2.葉片破碎 |
更換葉輪。 |
3.泵內有雜物 |
停機清除雜物。 |
4.葉輪和電動機轉(zhuan)子發生軸向竄動 |
重新調整電(dian)動(dong)機軸(zhou)承外(wai)圈側端的波形彈(dan)簧(huang)墊圈的軸(zhou)向力,消除(chu)軸(zhou)向竄動(dong)現象。 |